页面

2010-09-30

《無量義經》

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

守之不動 億百千劫

無量法門 悉現在前

得大智慧 通達諸法

                              
      --《無量義經》德行品第一


證嚴法師開示:慈濟的精神──無量義經

成佛妙法十六

無量義經中有一段:
「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,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」,
慈濟四十年的路,就是依照這十六個字走過來的。
慈濟精神以《妙法蓮華經》為圭臬,而法華經之前有《無量義經》。
佛陀宣演法華經之前,先演說無量義經,之後再接著演說法華經;
可見,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,法華經是無量義經的延伸。

註:
《無量義經》《妙法蓮華經》《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,佛門將之合稱為[法華三部]


◎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


人生為什麼有煩惱呢?人生為什麼會有錯誤呢?
就是因為欠缺「靜寂清澄」的心。
心志動搖不定,就像是一湖濁水,
如果再丟石頭下去,攪動了濁水,就會「一念差,萬念錯」了。

心靜下來,智慧才能顯現。
所謂,「大圓鏡智」,是指顧好心念,運用「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」,
在分秒中隨時丟掉煩惱,一點都不讓煩惱擾亂自己的心;
如果能有這樣的的功夫,心就如一面圓而清澈的鏡子,
山來照山,水來照水,智慧心光明明朗朗照耀人間。

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;
既得人身,就要把握此生度此身,好好地發大願,立大志。
願大、志大,就是「志玄虛漠」--「玄」是玄遠微妙、廣無邊際的意思;
也就是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
將大愛奉獻給普天下的眾生--發大悲心,立大志願。


◎ 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


但是發心容易,恆心難。
凡夫心反反覆覆,「發心」很快,「變心」也很快--
開始時很感動,生起一念喜捨心,
過沒多久就後悔,覺得自己太衝動,愈想愈「捨不得」。
所以,發願立志要有「真喜捨」的心,不論遇到何種境界,都要經得起考驗,
這個志願要能經歷「億百千劫」也不動搖。

「靜寂清澄、志玄虛漠」是「意念」的境界;
「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」代表「毅力」。
只要做到這十六個字,成佛就不難!

還記得四十年前,慈濟沒有什麼文宣組或筆耕隊,更沒有人文真善美志工,
慈濟月刊的文章都要我自己寫,而且還要工作及訪察貧戶。
有時候心會被文字拖著走,每當我的心浮動時,我就趕快起來,站在佛前看燭燈。
燭燈在亮處雖沒有作用,但天黑之後,燭燈的作用就很大。
所以我常發願要當一盞燭燈,在黑暗的角落,提燈照亮人間路。

心境能到達「靜寂清澄」的境界,就很自然能「志玄虛漠」--
所發的願、所立的志,如虛空一般寬廣宏大,普天之下無不愛的人。
有了這種宏觀的大願,就會很自然地發出大力量。

心很寧靜,沒有煩惱、顛倒,
就能看透人間事,了解世間需要什麼、應以什麼態度來入世,
於是能很自然地發願立志,走入世間做該做的事。
這分志願可以輕易變更嗎?不,要「守之不動」;必須守多久?要守「億百千劫」。
所以,發願之後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句「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」,
不是只有這一世,而是未來生生世世一直做下去!


◎ 無量法門,悉現在前


有位資深委員曾告訴人家:
「我往生時,你們要記得在我腳底,
 一腳寫『慈』,一腳寫『濟』,讓我快去快回。」
慈濟人就是要有這種決不退轉的心態。
只要我們「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」,
時間一久,自然能「無量法門,悉現在前」,
這多好啊!還要去哪裡求法呢?
只要守得住,八萬四千法門就會呈現在面前。

如果用心去做慈濟工作,就可以印證佛法的道理。
例如什麼是「法喜充滿」?
當你用心幫助別人脫離貧苦急難或是化解煩惱,
看到對方很高興,自己也滿懷歡喜,這就是法喜充滿。
我常對慈院志工說:「世界上最美的臉孔是病人的笑容。」
看平常人笑還不一定覺得美,但是看到病人的笑容,真是滿懷歡喜!

志工用盡心思去付出,
不論病人是什麼病,也不論病人有多髒、氣味多不好聞,
都會幫他們洗澡、按摩。
當病人笑著說覺得比較輕鬆時,志工從內心喊出:「阿公笑了!阿嬤笑了!」
那分衷心的歡喜,證實平日所學、所用的,的確是妙法;
若不是正確的法門,哪能使他人歡喜、自己也歡喜呢?


◎ 得大智慧,通達諸法


只要我們守住救人的志願,盡力為人群付出,用心面對一切人事,
則無量法門就會一一現前,而能「得大智慧,通達諸法」。
所以,「一門深入」就對了,莫再到處尋求。

也許有人會認為,「發願偈」中有一句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
所以要去學無量法門,這是誤解了。
其實,所謂「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;博聞愛道,道必難會」,
牢牢守住一個法門,才能深入體會;
一理通就萬理徹,自然所有法門都能了解。
不要到處尋求,否則會亂了自己的心。

我們的緣是生生世世結來的,過去生若沒有結緣,
今生你們聽到慈濟就不會有歡喜心,聽到我的名字也不會歡喜。
有很多人還沒見過我、只聽到我的名字時,就會夢見我的形相,
我問他們:「你夢見的人跟我長得像不像?」他們說:「像得不得了!」
諸位想想,這難道不是緣嗎?

我們要相信因緣果報,過去生有這分因緣,到這一世就有相見歡喜的果報。
「無量」從「一」而生,有了這分好因緣,要趕快再去每個地方播種。

諸位都是福中之人,也是勇猛精進的人,
期待大家把握福報、發揮勇氣與毅力,
用心推動佛教的精神與慈濟的文化,生生世世精進不懈!
http://taipei.tzuchi.org.tw/monthly/348/348c2-1.htm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